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4年8月,在校团委书记樊卫强的指导下,由机械工程学院分团委副书记严伟带领全国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402am永利手机版“石榴花开”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前往了乌鲁木齐市、和田地区、喀什地区等地,在红色教育、乡村振兴、民族互融等方面全身心投入,用脚步追寻红色记忆,深刻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誓言。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筑牢民族团结之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讲解员着重指出,历史上的轮台(即现今的乌鲁木齐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推动了该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演进脉络,感悟中华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在疆域、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四个共同”。
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队员们看到了多民族联合战线深入大后方的历史事实,为巩固民族大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不畏艰苦、英勇抗战的精神品质。
在喀什市博物馆,团队成员不仅了解到喀什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及演变,还深刻认识到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调研驻村工作队,感受乡村振兴之力
和田地区皮山县是安徽省对口援疆县。实践团队来到和田地区皮山县乔达乡恰尔巴格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了解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情况和乡村变化。团队成员与村党支部书记阿卜来提·买买提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田全喜进行了学习交流。在实践调研中,大家了解到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果,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驻村工作队为了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此外,通过参与升旗仪式活动,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让队员们更加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激发了队员们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来到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阿不来提·阿卜力克木家中做客。阿卜来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实践团队成员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政课,从凡事早练一点,多练一点,勤能补拙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团队成员,团队学生代表崔梁程在交流中谈到“阿卜学长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更坚定了自己的参军报国梦,未来会持续跑好中国梦的接力棒,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阿卜来提·阿卜力克木是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24届毕业生,2019年入伍,两年军旅之路,他艰苦训练,收获满满,以全旅唯一上等兵身份成功入选“红星宣讲团”,获得“备战打仗先进个人、‘四有’优秀士兵”等荣誉10余项,其事迹被《人民陆军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21年9月,退役后的阿卜来提重返校园,他积极参加专业、理论学习和校园活动,担任芜湖市“青春宣传大使”和校“青春导航”宣讲员,助力征兵宣传工作,将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励志故事分享给同龄人,成为朋辈成长路上的“领航员”。
探寻民族文化瑰宝,传承匠心精神
在喀什地区,实践团队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工艺”第七代继承人吐尔逊·肉斯塔木。在他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们了解到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完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土陶,相传至今。吐尔逊耐心地向队员们讲解制作泥坯、泥坯塑形、高温烧制等操作步骤,并邀请队员们亲身体验土陶制作。队员们通过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土陶,简单绘制图案,深切体会到了土陶的质朴魅力与匠心精神的传承。
之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喀什地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玉麦尔·吾斯曼的工作室。在这里,团队成员们被一幅幅笔法苍劲有力、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深深吸引,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文字之美,更蕴含了新疆特色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精神。在交流过程中,玉麦尔·吾斯曼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新疆书法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地域特色。并强调了书法不仅是文字的艺术表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他还分享了自己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心得,鼓励实践团队成员们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江淮大地到美丽新疆,此次石榴花开新疆行超越了地理的界限,让每一位成员在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后期,团队将深化实践成果总结、宣传和转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稿:严伟 图片:李博凯 审核:郭琪/李琛)